五條人新曲《两人相拍跋落溪》歌詞中的「元差」應是「員差」 | 不輟集

五條人新曲《两人相拍跋落溪》歌詞中的「元差」應是「員差」

目錄
  1. 1. 緣起
  2. 2. 初步論斷
  3. 3. 繼續探索
    1. 3.1. 其一:「員差」確有其說
    2. 3.2. 其二:「員」與「元」發音相近
  4. 4. 總結

緣起

近期,五條人樂隊發佈了新專輯《地球戀曲》,給我帶來了新的音樂體驗。

其中有一首海豐話民謠《两人相拍跋落溪》,講述的是兩公婆因為爭論釣到的魚是吃是賣而打架,以致雙雙掉落溪水,又找了「元差」和娘家人來理論,結果賠上了幾只母雞用來款待來者的故事。歌詞如下:

挨呀挨
挨呀挨
挨对青鳞批
公爱食
婆爱卖
两人相拍跋落溪
挨呀挨
挨呀挨
挨对青鳞批
公爱食
婆爱卖
两人相拍跋落溪
阿公投元差
阿婆投外家
元差来
外家来
鸡母鸡母拖来刣
— 《两人相拍跋落溪》

當看到歌詞中「元差」的時候,我很疑惑。我知道根據上下文是「官差」的意思,但是寫成「元差」總覺得不大對勁。於是,帶著這個問題,進行了一番求索。

初步論斷

「元」、「員」普通話中發音一樣,閩南語中只有聲母不同,海豐話中「元」是帶有⾆根⿐⾳「ng」的,而「員」是零聲母的。再者,「員」和「人」是可互換的詞,例如:官員 ↔ 官人。粵語中警察叫「差人」,「人」換成「員」就是「差員」,再對換位置,那就是「員差」了。

因此,且認為歌詞中的「元差」即是「員差」。

繼續探索

顯見,前面的論斷是相當武斷的,缺乏有力證明的,因此還需要繼續探索,搜羅更為有說服力的資料。

前文論斷中留下的問題有二:

  1. 是否真的有「員差」這種說法?
  2. 「員」(iang5)在海豐話中是否可發「元」(ngiang5)的音?

其一:「員差」確有其說

對於問題一,經過多方檢索,確有其說。

一者,在1820年馬禮遜的《英華字典》第 1337 頁「Police」詞條中就有「員差」一詞,並標注了粵語和國語發音,如下圖所示:

《英華字典》 Police

再者,在甘爲霖的《廈門音新字典》在「員」字下,寫到:

goân (員Oân) úi-goân, chiū-sī úi-oân; goân-gōe, goân-chhe.(按:「員」有兩個音,goân 和 Oân。後面的詞語分別是:委員,就是 委員,員外,員差)

又查詢漢典「員」字發現:

(3) 官員的定額。又指官員、官吏 [officials]。
如: 員弁(低級文武官員); 員役(從事某項工作的官員;辦事的吏員); 員僚(亦作“員寮”。泛指官吏)

另外,我發現這些複詞其實就是「官」、「員」、「吏」、「人」、「僚」、「役」和「差」這幾個字的排列組合(讀起來順口就是了):

官員 吏員
官吏 差吏
官人 差人
官僚 員僚
官役 員役 差役
官差 員差

綜合起來,「員差」這個詞是確實存在的,並且就是官差、差人、警察的意思。

其二:「員」與「元」發音相近

在閩南語中,「員」與「元」發音相近,韻母一致,聲母發音部位相近,只有是否是零聲母的差別。

根據《廈門音新字典》,「員」在廈門話中發「goân」或「Oân」音,一個是零聲母,一個帶有「g」音;而該字典中「元」只有發「goân」音。試比對閩南語各方音:

中古音 廈門音 海豐音 潮州音
員圜焉 云母山攝仙韻 goân / Oân iang5 ueng5
元原源 疑母山攝元韻 goân ngiang5 ngueng5
疑母山攝元韻 goân ngiang5 / iang5 ngueng5 / ueng5

當只考慮聲母時,有:

上古音 中古音 廈門音 海豐音 潮州音
匣母 ɣ 云母 ɣ / j g 零聲母 零聲母
疑母 ŋ 疑母 ŋ g ŋ / 零聲母 ŋ / 零聲母

上表展示了一個聲母弱化的規律:ŋ(軟顎鼻音) → g(軟顎爆發音) → 零聲母。

在王力先生的《漢語史稿》P127 論及了零聲母的來源:

i、y、u三類零聲母有⼀個共同的情况:它們都是從雲(ɤ)、餘(j)、疑(ŋ)、影(o)變來的。

對於如此演變的原因,他寫道:

⾆根⿐⾳在 i、y 的前⾯容易消失或發⽣變化,是由於 ŋ 的發⾳部位和 i、y 距離較遠。

那麼,「員」在海豐話發「ngiang5」音似乎不符合該一般規律。

至於是否符合別種規律,尚待探索。

總結

五條人新曲《两人相拍跋落溪》歌詞中的「元差」應是「員差」,理由是:

  1. 「員差」在《英華字典》和《廈門音新字典》等資料有提及,且含義同「官差」、「警察」與曲中的上下文相合。而「元差」未見諸出版資料。
  2. 「員」和「元」在閩南語中發音相近。

但需要注意的是,「員」在海豐話中應讀為「iang5」,發「ngiang5」音不符合一般演變規律,仍須繼續探索。